物流被普遍認為是繼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後的“第三利潤源泉”,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從整體上系統考慮企業的管理創新。作為一種新的企業管理方法,他能迅速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提高企業的管理水準,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從而即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它是一種能夠照顧到股東、經理人、消費者、供應者等關係人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物流也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成長為一個充滿生機、活力並具有極高價值潛力的新興產業。
企業物流是貫穿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全過程,企業物流的改善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具體作用表現為:一是降低物流費用、減少產品成本;二是縮短生產週期、加快資金周轉;三是壓縮庫存、減少流動資金的佔用;四是通過物流改善提高企業的管理水準;五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所以物流合理化被稱為是“企業腳下的金礦”、“最重要的競爭領域”,是判斷企業管理水準的一個重要標誌。
企業運轉由“銷購產運存”五個環節,過去由於體制的原因,因重視生產和銷售,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購運存”,“購運存”恰恰就是企業物流研究的內容。現在市場競爭已經到了該重視物流的時候了,只搞生產和銷售的創新,不符合企業整體創新的要求。企業各個運營環節的創新不要求同步但必須同向,如果企業物流環節長期滯後,會因缺口太大嚴重影響企業整體效益的提高。所以對企業物流環節的投入對大數企業來講具有填補缺口的性質,但這種補課的投入因其彌補的是“木桶效應”中的缺口,因而會產生遠比其他環節更高的收益。
21世紀的市場競爭主要體現為以物流為基礎的通道競爭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有關統計資料表明,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僅占產品成本的10%左右,而我們國家在30%以上。據專家估算,普通的物流可以為企業成本“減負”15%~30%,完善的現代化物流則作用更為明顯,而物流成本每降低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淨資產回報率可增加15%以上。從這個意義上說,物流環節是企業發展的“瓶頸”。物流配送專家詹姆斯·阿爾理德在《無聲的革命》中指出:“主要通過提高物流配送打競爭戰的時代已經悄悄來臨。看清這點的企業和管理人員才是未來競爭急流中的弄潮者,否則,一個企業將可能在新的物流配送環境下苦苦掙扎,甚至被淘汰出局。”
2001年4月,我國頒佈國標《物流術語》(GB/T18354--2001)中,對物流的定義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資訊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從物流的定義可以知道,物流是一個過程,物流活動可以實現物品包括空間和時間的位置移動以及形態性質的變動,即創造物品的空間、時間和形態性質三個方面的效用。物流的本質是具有服務性,也是一種商品,可以買賣。
物流中的“物”泛指一切物質資材,包括:
物資:包括生產資料、生活資料、計劃經濟時期,專指生產資料
物料:是我國生產領域中的一個專門概念
貨物:是我國交通運輸領域中的一個專門概念
商品:交換時的物件,流通的客體
物品:管理、行政、後勤、教育領域使用的物質實體
物流中的“流”指物理性運動
流動:物發生的物理性位移
流程:是指生產的“流程”。生產領域中物料按工藝要求進行運動的過程
有一個和物流相似的概念,就是國有企業的“三產”,不過三產的內涵還是比較簡單。物流是一個系統化的概念,由七項基本物流活動組成,但不能說單項物流活動就是物流。可以從如下三個層次理解物流:一是一種新的管理理念;二是一種新的管理技術和方法;三是一個新的產業。
2001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LM—The Coune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的物流定義是:“物流是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對商品、服務及相關資訊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及儲存進行的計畫、實施與控制過程。”
我國物流專家建議修訂我國國標《物流術語》(GB/T18354—2001)中的物流定義並嘗試給出如下新定義:物流是供應鏈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滿足顧客需求,由供方或需方直接提供或由供方或與需方以外的第三方間接提供清潔的物流服務,使物品以及相關的支援性服務和資訊從供應地向接收地雙向有序、高效流動,並實現增值;其過程包括包裝、儲存、裝卸、搬運、運輸、流通加工、配送、資訊處理等基本環節或功能。
物流的起點----------------商品包裝
物流的動脈----------------商品運輸
物流的中心----------------商品儲存
物流的接點----------------商品裝卸
物流的增殖環節----------------流通加工
物流的中樞神經----------------物流資訊
七個子系統,分別為運輸子系統、儲存子系統、裝卸搬運子系統、包裝子系統、流通加工子系統、配送子系統、資訊處理子系統。
七個子系統之間是效益背反的關係,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求系統總成本最低、效率和效益最高。
⑴物流業務主要包括倉儲、運輸、配送、搬運、包裝、裝卸、物流資訊、物流管理諮詢等。物流業務結構分析,主要分析在物流市場中有哪些物流業務發展方向,尋找縫隙市場和發展機遇。
運輸業、配送業、倉儲業、搬運業、裝卸業、包裝業都是高收入、高投資、高成本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中配送業盈利能力強,可以作為企業選擇物流業務的優先備選方向;而資訊業、諮詢業都是低投資、低成本、高利潤率的行業,盈利能力很強,特別是諮詢業最強。所以從盈利能力看,最好發展諮詢業和資訊業。不過這二個行業都是知識密集型行業,需要有較高的知識技術素質。
(2)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倉庫裝卸搬運作業貫穿於倉庫作業的全過程,是物流活動的接點,從物資入庫驗收、保管保養、流通加工、備料、配送、直至發運都伴隨著裝卸搬運作業的發生。其出現的頻率大於任何一個作業環節,支出的費用和耗費的工時比其他環節高出很多。裝卸搬運作業的品質直接影響庫存物質數量和品質,與倉庫安全生產關係密切。有效組織裝卸搬運作業是倉庫快進快出的關鍵,與倉庫的經濟效益密切相關。因此,倉庫裝卸搬運系統在倉庫管理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倉庫裝卸搬運系統具有集合性、相關性、目的性和環境適應性的特點。它是主要由物料、裝卸搬運設備、倉儲設施、人員和資訊等要素構成的集合體。一般簡稱搬運系統。它的任務是根據生產和流通的要求使物資在空間發生位移,為生產和流通服務。
(3)倉儲業的現狀及出路
①中國的倉庫是多了還是少了?
從總體分析,倉儲企業平均規模偏小,倉儲業經濟效益偏低,倉儲業資產負債率在各行業中最高。但全國有多少倉庫,這些倉庫的現狀是什麼,還是不清楚。所以,就全國來說,啟動對全國倉儲業家底的調查很有必要。
從總體上看,我國倉庫量很大,上面只是提到了流通部門,如果加上工業部門,面積大得驚人。形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短缺經濟,為了保證生產的連續性,必須大庫存,大庫存必然有大倉庫。一方面庫房很多,但現實是新的倉庫建設投入很大,發展很快,2005年,倉庫的基本建設投資達到356億元。這是怎麼回事?第一,原有的倉庫非常陳舊、落後,已不適應現代庫存的要求;第二,大量製造企業的倉庫無法得到整合重組。在這種情況下,外資進入啟動了中國的物流地產,比如美國的普洛斯。
因此,要回答中國倉庫是多了還是少了,不能籠統回答,要有結構性分析。應該這樣講,總體面積是多了,但符合要求的少了,這就是中國倉庫業的現實。
②物流總費用中,倉儲費用所占比例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對物流業是推動還是制約?
我們可以來看兩組數字;:一組是中外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在10~20年中,美國、德國、日本的運輸費及管理費與GDP的比率基本上不變,變化大的是保管費即倉儲費與 GDP的比率的下降。也就是說,物流成本下降的主要空間在降低倉儲費用,減少庫存,加快周轉。而中國的運輸費、保管費及管理費與GDP的比率基本不變,既說明了中國物流的粗放運行,更說明中國物流業發展沒有抓住關鍵。
第二組資料是中國倉儲費用的構成。2005年,中國物流總成本為3.38萬億元,其中保管費為10632億元,比2004年增長18.4%,占整個物流總費用31.4%,在10632億元保管費中,利息費2902億元,倉儲費2808億元,貨物損耗費622億元,配送、包裝、流通加工費2150億元,保險費111億元。這一組數字中,一般倉儲費用過大,而加工增值部分過小,原有的倉儲業剛開始向現代物流的多功能一體化運作轉軌。
在2005年物流業增加值中,78%來自運輸,來自倉儲的只占4.36%,說明倉儲業的效益比較差。
因此,可以的得出結論,減少庫存,加快貨物周轉速度,是中國物流發展下一步的主攻目標。
③倉儲業的方向選擇
倉庫作為一個企業是物流運作主題,作為場地又是物流運作載體。倉儲企業可以有三種方向選擇,一是倉儲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二是保持倉儲企業的性質,但必須加以改造、提升,三是變成物流企業或生產與流通企業的配送中心。
(4)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為什麼把“物流配送”作為一個發展的重點?
“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和組織形式。”
① 配送概念 配送是按用戶訂貨的要求,以合理的送貨形式,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據點進行貨物配備,以合理的方式送交用戶,實現物品最終配置的經濟活動。配送作為一種現代流通組織形式,是集商流、物流、資訊流於一身,具有獨特的運作模式的物流活動。
商貿流通領域是物流的一個大領域,而配送又是商貿流通領域有特點的物流活動。配送幾乎是物流的半壁江山,因為在現代化的環境中,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尤其在賣方市場的條件下,物流服務最終體現在配送,或者說配送最後完成了物流服務,發達國家配送是物流研究的突出重點,原因就在於此。
配送也是我們國家在學習和引進現代物流階段最先受到關注、最先取得成果、最先見諸我國國家最高層檔的內容。
② 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是以組織配送性銷售或供應,執行實物配送為主要職能的流通性結點。配送中心從事貨物配備(即貨、加工、分貨、揀選、配貨)和組織對用戶的送貨,以高水準實現銷售和供應服務。
配送中心是從事配送業務的物流場所或組織,它應符合下列要求:主要為特定的客戶服務;配送功能健全;有完善的資訊網路;輻射範圍較小;作業貨物的品種多、批量小;以配送為主,儲存為輔。
在配送中心,為了能做好送貨的編組準備,需要採取零星集貨、批量進貨等多種資源搜集和對貨物的分整、組配等工作,為了更有效、更高水準地配送,配送中心往往還有比較強的流通加工能力。此外,配送中心還必須將配好的貨物按時送到客戶手中。由此可見,配送中心實際上是集集貨、分貨、加工及送貨於一體的綜合性的物流據點。
③ 物流中心概念 物流中心是從事物流活動的場所或組織。它主要面向社會提供物流服務,具有很強的集散功能,一般靠近車站、港口興建。物流中心的物流功能健全,有完善的資訊網路,輻射範圍廣,存儲、吞吐能力強,作業貨物的批量大、品種少,是綜合性、地域性、大批量貨物的集散地。凡從事大規模、多功能物流活動的場所即稱成為物流中心。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大規模集結、吞吐貨物,因此必須具備運輸、儲存、保管、分揀、裝卸、搬運、配載、包裝、加工、單證處理、資訊傳遞、結算等主要功能,以及貿易、展示、貨運代理、報關檢驗、物流方案設計等一系列延伸功能。
流體、載體、流向、流量、流程 、流速
流體:物流中的“物”,即物質實體。
載體:物體藉以流動的設施和設備。分成兩類:
第一類載體是指基礎設施。如:鐵路、公路、水路、港口、車站等基礎設施
第二類載體指設備即以第一類載體為基礎,直接承載並運送流體的設備。如:車輛、船舶、飛機、裝卸搬運設備等,他們大多是可以移動的。
流向:流體以起點到終點的流動方向。分為四種:
①自然流向:指根據產銷關係所確定的商品的流向。這表明一種客觀需要,即商品要從產地流向銷地
②計畫流向:指根據流體經營者的商品經營計畫而形成的商品流向即商品從供應地流向需要地
③市場流向:指根據市場供求規律由市場確定的商品流向
④實際流向:指在物流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流向
流量:即通過載體的流體在一定流向上的數量表現。流量與流向是不可分割的,每一種流向都有一種流量與之相對應。
流程:即通過載體的流體在一定流向上行駛路徑的數量表現。
流速:通過載體的流體在一定流程上的速度表現。
物流“六要素”之間有極強的內在聯繫,橫跨整個供應鏈。流速與流向、流量、流程一起構成了物流向量的四個數量特徵,是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標。
|